
深水区攻坚·“三定”破局
——写在集团扎实推进“三定”工作之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站在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口,“三定”已是没有退路的背水一战,更是攸关存续的生死抉择。不改,将被时代浪潮吞没;变革,方能闯出突围新路。这是涅槃重生的阵痛,更是化茧成蝶的契机。陕西环保集团“三定”工作推进会的召开恰似一声春雷,激荡起深化改革的最强音。面对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共同书写精兵简政、提质增效的改革新篇。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从商鞅“徙木立信”开启变法先河,到王安石“天变不足畏”力行新政,历史长河反复印证:改革是破除积弊的利刃,更是激活生机的密钥。此次“三定”工作,是集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按照省国资委在全省国有企业的统一部署,通过“定机构、定职数、定编制”的精准施策,既打破“叠床架屋”的机构冗余,更建立“如臂使指”的治理体系。数据显示,集团总部在此次“三定”中率先垂范,部门压减4个,人员编制精简28名,管理人员职数削减13名。这一精简力度,彰显了集团改革的勇气和建设“五型”总部的决心。同时,二级企业也将按照省国资委的要求,管理部门数量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管理部门人员编制不得超过三分之一,部门负责人管理幅度不得低于7人等。这组“瘦身健体”的数据背后,彰显的正是“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改革智慧。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改革不是纸上谈兵的蓝图描绘,而是动真碰硬的攻坚克难。古有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整饬吏治,今有推行构建“小总部、大业务”管控体系。二级企业管理部门“双三分之一定额”的硬核约束,部门负责人管理幅度“七人基线”的科学设计,为组织架构注入“强筋壮骨”的基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唯有打破“坐而论道”的窠臼,方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起而行之”、开疆拓土,当人才资源如活水般流向业务前端与基层一线,价值创造的源泉必将喷涌勃发。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改革既需制度设计的巧思,更需人才选育的匠心。从唐宋科举“选贤举能”到今日公开竞聘“赛场选马”,人才选拔的公平基因始终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集团总部打造“三定”样本的实践中,通过建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让人才如春苗般破土竞发。当岗位设置实现“岗得其人、人适其岗”,当管理幅度达成“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组织肌体便焕发出“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的生机活力。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深水区攻坚尤需上下同欲、勠力同心。集团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专班运作的推进机制,是航船的“压舱石”与“指南针”。二级企业主要负责人扛起“第一责任人”重任,既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战略定力,更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胜魄力。从管理部门“集约化”支撑保障,到业务部门“多元化”创造价值,每个岗位都是改革链条的关键一环,每名职工都是破局开新的重要力量。
COPYRIGHT © 2015 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术支持:陕西环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347号 陕ICP备15009596号-1